- 符榕;张明英;陈枞;徐勇胜;赵彦;吕玲;
目的:探究不同体质量指数(BMI)中枢性性早熟女童黄体生成素基础值和子宫体积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儿科门诊以第二性征提前发育为主诉的女童共488例,其中BMI正常范围女童368例,BMI升高女童120例,对其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试验,并测定相关实验室指标及子宫体积,应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MI正常范围促性腺激素释放试验阳性组172例,促性腺激素释放试验阴性组196例;BMI升高组,阳性组58例、阴性组62例。两组女童阳性组黄体生成素基础值联合子宫体积均大于阴性组,BMI正常范围、BMI升高黄体生成素基础值诊断中枢性性早熟的界值分别为0.428、0.325 IU·L~(-1),子宫体积的界值分别为2.729、2.424 mL,敏感度分别能达到61.2%、57.4%,特异度分别能达到89.7%、84.2%;不同BMI下应用黄体生成素基础值联合子宫体积诊断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用子宫体积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不同BMI下应用黄体生成素基础值联合子宫体积诊断中枢性性早熟与黄体生成素基础值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测定黄体生成素基础值与子宫体积对不同BMI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诊断均具有可靠的价值,能够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式用以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
2025年09期 v.46 1168-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胡皓;李慧芳;王铮亮;
目的:观察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DCG)与高密度脂蛋白颗粒大小、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对患者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8例,观察发生SMI的患者与非SMI患者24 h DCG和高密度脂蛋白颗粒大小相关量化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HDL-c/ApoA1)]、RBP4变化情况,并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对患者发生SMI的诊断价值。结果:经24 h DCG评估发现SMI组中阳性患者共有57例,诊断准确率为82.61%(57/69),发作时间段主要集中在6:00—11:59时间段;SMI组患者RBP4水平明显高于非SMI患者,而HDL-c/ApoA1则明显低于非SMI患者(均P<0.05);经Spearman法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发生SMI与RBP4水平呈正相关性(r=0.450,P<0.05),与HDL-c/ApoA1水平呈负相关性(r=-0.347,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24 h DCG、HDL-c/ApoA1、RBP4水平对冠心病发生SMI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8、0.708、0.771,三项联合诊断的AUC为0.891,明显高于各单项指标(P<0.05),此时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99、0.795。结论:24 h DCG对冠心病患者发生SMI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HDL-c/ApoA1、RBP4诊断则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价值。
2025年09期 v.46 1174-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欣;柳昌焕;周敏;方雪;张旺;王维兴;杨夏晴;
目的:探讨敏感抗生素联合普朗特敷料治疗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创伤与显微骨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感染性创面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普朗特组和对照组。普朗特组39例,采用敏感抗生素联合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或普朗特凝胶换药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敏感抗生素联合常规换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转阴时间、清创次数、Bates-Jensen伤口评价工具(BWAT)和住院时间。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7.51±1.46)个月。普朗特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转阴时间为(7.62±1.70) 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8.82±1.30) d(P<0.05);普朗特组患者的清创次数为2.00(2.00,3.00)次,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清创次数4.00(3.00,4.00)次(P<0.05);普朗特组患者BWAT评分下降幅度(17.21±2.31)分,对照组患者BWAT评分下降幅度(12.15±1.71)分,普朗特组患者BWAT评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普朗特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82±1.96) d,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时间(17.15±2.35) d(P<0.05)。结论:敏感抗生素联合普朗特敷料治疗感染性创面效果良好,不仅有助于创面快速愈合,还可缩短创面细菌感染时间,减少清创次数,降低BWAT评分,减少住院天数,改善创面外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9期 v.46 1179-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丰;游建;
目的:探讨不同术前减黄方式在恶性低位梗阻性黄疸中的减黄效果,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同一中心接受术前减黄治疗,择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76例恶性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减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支架植入组(n=41),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下胆道支架置入术;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PTCD)组(n=35),接受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减黄效果,并对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经过减黄治疗后,ERCP组术前总胆红素(TB)低于PTCD组[74.9(37.6,135.4)μmol·L~(-1) vs 92.7(48.6,143.2)μmol·L~(-1),P<0.05],减黄有效率高于PTCD组(78.0%vs 60.0%,P<0.05)。胆总管下段癌患者中,ERCP组术前TB低于PTCD组[68.6(33.9,127.3)μmol·L~(-1) vs 82.3(35.4,132.5)μmol·L~(-1),P<0.05],减黄有效率高于PTCD组(80.9%vs 61.1%,P<0.05)。结论:恶性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尤其是胆总管下段癌患者,术前采用ERCP进行减黄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PTCD,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荐。
2025年09期 v.46 1185-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肖淑烽;陈艳丽;郭俊;余芬;杨唐柱;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采用静脉溶栓、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AC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静脉溶栓治疗(n=48),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机械取栓治疗(n=42),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并随访90d,观察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疗效更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1 d、3 d、30 d以及90 d的NIHSS评分更低(P<0.05)。以90 d为期限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ICI≥2b级率更高、血管急性再闭塞率更低(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用于ACI患者的治疗,疗效有效且安全,能够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
2025年09期 v.46 1190-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志文;李培政;黄诗琪;钟可涵;梁丽娜;马露;
目的:评估住宅绿地覆盖与成年居民糖尿病(DM)罹患的关联,并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以及颗粒污染物在其中的潜在调节作用。方法:依托于“国家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调查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之间在湖北省咸宁市参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初次筛查的自然人群(≥18岁),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评估人群的绿地覆盖水平。采用二分类逻辑回归模型分析绿地与DM的关联性,并构建单变量中介模型评价BMI以及颗粒污染物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基于人口社会学特征以及污染物暴露水平分层,进行亚组分析。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描述剂量效应关系。结果:11 760名研究对象中,DM患者2 624例,患病率为22.31%。NDVI 1 000 m缓冲区(NDVI_(1000m))、1 500 m缓冲区(NDVI_(1500m))以及2 000 m缓冲区(NDVI_(2000m))每增加0.1个单位,DM患病风险分别显著降低13.8%、13.9%以及19.6%,OR值分别为0.862(95%CI:0.820~0.907)、0.861(95%CI:0.819~0.904)和0.804(95%CI:0.756~0.854)。绿地与DM的负向关联在已婚、65岁及以上以及男性群体中更为显著。此外,尽管未发现BMI和颗粒污染物在绿地覆盖与DM关联中的显著中介效应,但在低水平颗粒污染物暴露组中绿地与DM的负向关联更加显著。绿地与DM间呈现近似线性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绿地覆盖可显著降低DM患病风险,并且这种健康益处在已婚、老年人、男性以及低颗粒污染物暴露组群体中更为明显。
2025年09期 v.46 1195-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